新聞中心
科技的發展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儀器行業走過了艱難卻又充滿意義的路程。儀器標準作為檢驗我國儀器行業發展進程的標志之一,迎來了全新的換血。國家對科學事業的不斷投入和儀器標準的“改頭換面”,促使我國分析儀器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為我國分析儀器轉型升級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科技的發展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儀器行業走過了艱難卻又充滿意義的路程。儀器標準作為檢驗我國儀器行業發展進程的標志之一,迎來了全新的換血。2016年,工信部公布了千余條行業相關標準,其中就涉及到大量與科學儀器、化學分析領域相關的儀器標準。國家對科學事業的不斷投入和儀器標準的“改頭換面”,促使我國分析儀器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為我國分析儀器轉型升級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1月10日,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工業和通信業推薦性標準集中復審工作的通知》(工信廳科函〔2016〕321號)的程序和要求,工信部組織開展了工業和通信業推薦性標準和在研推薦性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集中復審工作,確定了37849項標準(含計劃)的復審結論,行業標準(含計劃)35600項、國家標準(含計劃)2249項。其中繼續有效26328項、修訂7379項、廢止3770項、轉化322項、協調50項。
此次復審的37849項標準牽涉行業數量巨大,是工信部集中性、大范圍調整標準制修訂計劃的工作,牽涉到化工行業、鋼鐵行業、有色行業、機械行業、輕功行業、紡織行業、制藥裝備行業等22個行業類別。
《化工行業推薦性行業標準集中復審結論匯總表》中,涉及了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ICP-MS、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X射線衍射儀法等近千條儀器分析標準。
化工行業迎來基數巨大的標準“變革”,開啟了我國儀器界轉型升級的大門。上述提到的儀器標準多數是待廢止狀態,其中原因大多是因為歸入了新的行業標準類別,或是技術已經不被行業所采用,與之相關的標準也即將被革新。這意味著我國分析儀器行業隨著科學進步的不斷發展,已經從原先的憑標準制造研發儀器逐漸轉型為根據實際應用研發儀器新技術,并重新擬定行業標準,從而更為科學、全面的推進我國標準化進程。
對于儀器企業來說,身為行業標準化的主體,其生產的儀器標準水平直接關系到整個行業的競爭力。我國投入儀器生產制造落后與先進國家,導致現階段我國生產力大多集中在中低端領域,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同時設備、技術,儀器生產的標準化一直沒有做到全面規范,引起市場同質化競爭,破壞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
通過健全標準化建設,規范行業競爭,敦促企業跟上標準化進程,加快自我監督和改革提升,達到符合市場規范的儀器生產能力。依靠國家政策的扶持,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的戰略計劃,與標準完善共同并舉,使得國產儀器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質量的提升。
行業標準化建設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的完善行業標準,才能鞏固國家研發儀器的科研力量。積極調整行業標準,也代表國家對儀器市場充分的肯定和強大的期望。
儀器行業轉折風口已到,在“十三五”規劃持續推進的過程中,我國儀器市場和相關企業將嚴格按照標準要求,全面提升標準化建設,力爭我國儀器科研水平達到先進水平線。